中之顶全国服务热线: 18137105888
联系我们
联系电话 0371-55319888
传真:0371-62657411 邮箱:2360323004@qq.com 微信:myzzdjc 地址:新郑龙湖镇浩创梧桐郡61号楼一单元1502室
扫一扫,关注我们
“中顶”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热收缩带联接方案
所属分类:行业新闻 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0-07-27 浏览量:2914

热收缩管(带)连接方法和要求

2:采用热收缩连接时,应将待连接管端对齐,尽可能不留间隙。对热收缩套加热时,应注意火焰温度,可以从热收缩套中部往两边逐渐加热,也可以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加热,要把热收缩管与管才间的气体全不排除,使其与管材全部贴合,同时应使热熔胶从热收缩端口溢出。

4:被接的管口两端用抹布、水擦洗干净,确保管口连接部分干燥、无污物方可进行下道工序。

 

热收缩管(带)的施工环境温度一般因为-20~60℃,若环境温度低于0℃,应对采取保温措施;连接时必须按照热收缩管带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其操作步骤(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加热)如下:

2)、架空两代接管端部,使其离地面或沟壁有一定距离(以加热工具在圆周方向操作方便为宜)。

4)、打磨将两待接管距对接端面120mm长的圆柱表面层打磨粗糙、波峰和波谷槽都要用钢丝刷磨粗糙,最少要打磨三个半波节长,钢丝刷的外形应与波纹管外形一致(每一个规格配一种钢丝刷)。

6)、将两对接管端面对齐并固定,不能有错位。

8)、用红色火焰预热两管端(距对接端面三个波距)的圆周面,使表面温度达到40℃--50℃(预热温度应比热熔胶的软化点温度低15℃以上),可使用表面温度计进行监控。

10)、预热待接管两端到打磨线以内,使表面温度达到40℃--50℃。

12)、烘烤:首先应用红色火焰(或用专用环形烘烤器)从一端开始,沿热缩管圆周方向均匀移动(严禁火焰沿长轴方向移动或在一处停留),待一端的一周收缩好后,再逐渐延伸加热(注意同样要一周一周地均匀加热,而不能沿轴线直线移动加热,否则会造成表面起皱或开裂)。在烘烤过程中,还应及时用光洁的滚筒(与波谷形状尺寸相合的筒或棒)或戴防热手套对已收缩部位轻轻加压,使其紧贴波形并去除残余空气(注意不要烤伤波纹管)当加热收缩距端面5㎝处时,可将火焰转向加热收缩管内壁的热熔胶,然后再转向外壁。待热收缩管完成后,再用微火全面均匀加热(使热熔胶充分熔化)至端部有热熔胶溢出。

 


  •  沟槽槽底净宽度,可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管径大小、埋设深度、施工工艺等确定。当管径不大于450㎜时,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300㎜;当管径大于450㎜时,管道每边净宽不宜小于500㎜。

  • 沟槽形式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、槽深、地下水位、土质情况、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等因素决定。

  • 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,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.2~0.3m的原状土,应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。如遇超挖或发生扰动,可换填10~15㎜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小于40㎜的碎石,并整平夯实,其密度应达到基础层密实度要求,严禁用杂土回填。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,用砂石回填处理。

  •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,若采用人工降水,应待地下水位稳定降至沟槽底以下时方可开挖。

  • 管道基础

    2、在管道设计土弧基础支撑角范围内的腋角部位,必须采用中粗砂或砂砾土回填密实。在回填范围不得小于支撑角2a加30°,回填密实度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。

    对由于管道荷载、地层土质变化等因素可能产生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,应在管道铺设前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。

    管道安装

    2、应根据管径大小、沟槽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,确定用人工或机械将管材放入沟槽。下管时应采用可靠的吊具,平稳下沟,不得与沟壁、沟底激烈碰撞。吊装时应用二个支撑吊点,严禁穿心吊。

    4、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。当管道安装完毕尚未覆土而遭到水泡时,应进行管中心和管底高层的复测和外观检测,如发现位移、漂浮、拔口等现象,应及时返工处理。

    管道修补



  • 管道与混凝土或砖砌检查井连接时,宜采用刚性连接。

  • 当管道已铺设到位,在砌筑砖砌检查井井壁时,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包封插入井壁的管端。混凝土包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㎜,强度等级不低于C20。

  • 当管道未铺设在砌筑检查井时,应在井壁上按管道轴线标高和管径预留洞口。预留洞口内径不宜小于管材外径加100㎜。连接时用水泥砂浆填实插入管端与洞口之间缝隙。水泥砂浆的配比不得低于1:2,且砂浆内宜掺入微膨胀剂。砖砌井壁上的预留洞口应沿圆周砌筑砖拱圈。

  • 对现浇混凝土包封连接,宜采用自膨胀橡胶密封圈,可在浇筑混凝土前,将橡胶圈套在插入井壁管端的中间部位。

  • 在检查井井壁与插入管端的连接处,浇筑混凝土或填实泥砂浆时管端圆截面不得出现扭曲变形。当管径较大时,施工时可在管端内部设置临时支撑。当采用承插口管时,在下游出口端不宜将承口部分插入与井壁连接。如无双插口管,可将承口切除。采用专用管件与检查井连接时,专用管件应由管件生产厂家配套供应。

  • 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完毕后,必须在管端连接部位的内外井壁做防水层,并符合检查井整体抗渗漏的要求。

  • 当管道铺设在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层上时,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可采用过渡段。过渡段由不少于2节短管柔性连接而成,每节短管长600~800㎜。过渡段总长度根据地质条件确定,可取样1500~2000㎜。柔性接头可采用承接式、套筒式(平口管)等橡胶密封圈接头。过渡段与检查井宜采用刚性连接。(注:过渡段也适用于管道与建筑物出水管道的连接。)

  • 检查井与上下游管道连接段的管底超挖(挖空)部分,在管道连接完成后必须立即用砂石回填,并按设计土弧基础支撑角规程的规定回填密实。


回填


  • 管道铺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。在密闭性检验前,除接头部位可露外,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.5米;密闭性检验合格后,应及时回填其他部位。

  • 沟槽回填从管道、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进行,并确保管道和构筑物不产生位移。必要时应采取临时限位措施,防止上浮。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.7m范围内,必须用人共回填,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。

  • 管顶0.7m以上部位的回填,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,夯实或碾压。

  • 回填前排出沟槽积水。不得回填淤泥、有机质及冻土。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、砖块及其他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。

  • 回填时应分层对称进行,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.2m,以确保管道与检查井不产生位移。



  • 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.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,可用碎石屑、粒径小于40㎜的砂砾、中粗黄砂、粉煤或开挖出来的易于夯实的良质土。设计管基支撑角2a范围内必须中粗砂填实密实。

  •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,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、沼泽、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时,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,再用中精砂或石屑分层回填至管顶以上0.4m,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。